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餐桌上的葡萄酒常識


赴西式宴會,不可避免的就是要面對、品嘗許多不同的餐酒,有時候你的面前有6個杯子,確是有點迷惘,生怕弄錯出現尷尬情況。其實只要懂得基本的常識和禮儀,就足夠可以從容淡定應付各種社交活動和宴會了。

香檳(champagne 和雪梨酒(sherry)都是餐前酒,香檳也可以是餐後酒,不過很多人都會弄錯。香檳是在餐前或宴會結束後喝的,用於慶祝,如果你餐前的香檳沒有喝完而帶到餐桌上跟其他酒放在一起,記得,用餐期間不要喝,只喝水、白或紅葡萄酒。
對於西餐來說,葡萄酒跟食物是相輔相成的,當兩者配合適中的時候,菜肴更美味,酒感更醇厚圓潤。用餐時候點葡萄酒,並不是為了附庸風雅裝模做樣。

白葡萄酒通常用於配前菜,或比較清淡的食物,比如沙律、素菜、清淡海鲜,同時適合配搭的主菜是海鮮和魚類。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在吃中餐的時候,都喜歡叫上一兩杯葡萄酒,吃粵式點心或廣東菜,因為食材注重鮮、淡,多海鮮和魚,所以配略帶果香花香以及果酸味的白葡酒,就能跟菜式完美配合,相得益彰。

玫瑰紅或桃紅酒(Rose),也是適合配搭口味清淡的菜式,如沙律、帶鮮果的菜式、調味料較輕的食物。這種酒的顏色很柔和,賞心悅目,因為製作的時候葡萄皮只是發酵幾小時就拿走,所以酒的顏色呈桃紅。

紅葡萄酒,相信在用主食時候就喝的最多了。紅葡萄酒的分類很多,按葡萄的種類、地區、年份分出不同的酒。用餐的時候,切忌跟風,需要知道你點什麼菜就配什麼紅酒。一般來說,紅肉或肉食配紅酒是適宜的,問題是現在一般用餐的時候,醒酒的時間不夠,比較年輕的紅酒比如2010年之後的,一般至少需要30分鐘,而一些10年以上的,則需要1-2小時,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用餐喝紅酒的時候,紅酒的狀態還沒有達到最佳狀態,解決方法就是在點餐的時候就開了,等到主食的時候才喝,這樣紅酒就有足夠的時間與空氣接觸,如同一個睡美人,醒過來了。


之前提過廣東菜比較適合配白葡萄酒,其實如果是年份15年以上的紅酒也適合,因為比較香醇成熟,不如新酒血氣方剛。廣東省外的菜比較口味濃重豐厚,配紅酒非常合適,但是如果碰到是辛辣的食物比如川菜,就要注意,因為辣味配紅酒基本上都是苦的,這個時候就要主要選擇芳香味和偏甜的紅酒。如果菜式是的,有了香濃的紹興酒,這個時候配搭紅酒更需要小心,最好避免,因為只會是兩敗俱傷,浪費了紅酒。
餐後還有甜酒,比如砵酒(port,這是一種加強葡萄酒,就是裡面注入了白蘭地,用於餐後甜品或吃芝士。一般的紅白葡萄酒酒精度數都在15%以下,而餐後葡萄酒在15%以上(通常17-19%)。

在正式的宴會,當你要喝酒的時候,記得先用餐巾點點你的口(餐巾不是用來擦口的),然後再喝,這樣食物和汁液就不會沾在酒杯口,還有記得餐巾潔白乾淨的一面是對著你前面的客人。

華人喝葡萄酒,有個可愛的錯誤就是乾杯,葡萄酒是用來慢慢品嘗的。無論是朋友一起用餐或是赴正式的宴會,當主人品嘗了酒之後,首先要給女士倒酒,然後到其他客人,最後才到主人。這個規矩除了很多人不懂,現在很多餐廳和酒店的服務員都不懂,近年感觸的就是服務業的專業水準慘不忍睹,很多餐廳酒店的服務員沒有經過適當的培訓就上崗上位了。 在正式的宴會,所有的酒杯無論喝完還是沒有喝完酒,都應該留放在餐桌上不拿走,有時一些熱情服務的服務生要主動把他們拿走,我只能微笑的說謝謝不用了

        舉杯,香檳  慶祝吧,人生雖短,總有美好的東西!



優雅是一種態度

            ‘Elegance is an attitude 優雅是一種態度!’  始看初到這句話,是在浪琴表的廣告裏,主角是夏萍(奧黛麗赫本)。如果這真是一種態度,那麽很多人的態度都有問題。

     
    很多人都在說個人素質的問題,其實素質這個詞不太恰當,應該用教養,裏面涉及的,都需要時間,父母的責任最大。如果父母是有教養的人、善待家人和周圍的朋友,那麽他們的孩子就會自然的模仿學習了。新一代的孩子,備受寵愛溺愛,自私無禮。一個人沒有家教,不是他/她的錯,而是父母的錯。看到有些上所谓‘贵族学校’、‘自小使用名牌’的高價孩子,言行舉止卻毫無貴氣,唯有輕嘆。如果從小就有優良的禮貌儀表訓練,那麽孩子成人之後,在職場和情場就不需要刻意努力的去‘裝禮貌扮高貴’了,因爲,優雅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的‘顏值’也必因此而多多加分。

    真正的優雅不是出來的,而是自然的流露,別人不察覺,但是周遭的人會覺得舒服自然而且愉悅;相反,如果一個人行爲不雅或有粗魯行爲,旁人就很容易覺察

    有時會因爲公幹的原因去北京上海廣州一些大城市,常常看到許多‘日新月異’的‘祖國新貌’的報道,相信文明程度比以往大有改進,可惜是硬件上了,人的文明進步卻很小,經常有‘被冒犯’的感覺,唯有一笑置之,理解包容之餘,還是很可惜閒感慨。

    某天在上海的地鐵,突然眼前一亮,不是看到美眉少艾,而是看到兩位七十嵗左右頭髮花白的‘姐姐’進來。頭髮梳得一絲不苟,化著淡妝,穿著別致的小背心,最吸引我的是她們的中高靴子,閃亮還帶著皮穗子,時尚、自信、優雅,嘩,舊上海的雅致和品味,滿瀉了一車廂,成爲整個旅程的最亮點。常常動不動就搬出‘五千年文明’、‘禮儀之邦’的國民,近年卻在國際上以‘粗魯無禮’著名,土豪風格讓他人觸目。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不用花財力警力去‘維持維護’。在英國從來沒有見過街上或小區挂起‘共建和諧社會’的橫幅,但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卻是禮讓謙恭,車站銀行自覺排隊無人監管強制,皆因小孩從小就被‘強制教育’要尊重別人。 孩子粗魯無禮貌,那是父母的錯;而一個國家的國民粗魯無禮,那又是誰的責任呢?可見,不一定是戴得起浪琴錶的人才會優雅。 

    優雅源自拉丁語,意思是‘做精美的選擇’。優雅自信源自內心,如果你要成為一個風度翩翩讓人喜愛的人,不用花大量的錢財去變身去美容整容,從思想態度開始就可以成就。



禮儀與教養的真諦

    很多時候我們會對兩個詞感到混淆 - 禮儀、教養。 禮儀是一套規矩,根據劍橋詞典的解釋,是‘在特定的社群或團體裡面的一種規則’;而教養,包含的內容卻更多,不但是規矩,還有很多細節,比如:善解人意、優雅謙恭等等。 總的來說,擁有良好的教養比懂得禮儀更重要。 

    優雅的儀態和謙恭的舉止,就是一個人的名片,如語言和衣著,是一個人的標簽。禮儀etiquette這個單詞源自法語,意思就是標簽,因此一個不小心,就會暴露身份和出處。很多人都在宣揚演講成功之道,但是很多時都忽略了一個人的個性和儀表是在商業社會成功的重要因素,人們對一個人建立第一印象只需要5秒的時間,錯過了或做錯了,你就得花很多時間去修補別人對你的印象。很多時候,財富或勢力可以把一個人帶到某种社會地位,但是某些機會之門,只有好教養才能夠打開。

         很多人都在說個人素質的問題,其實素質這個詞不太恰當,應該用教養,裏面涉及的,都需要時間,父母的責任最大。如果父母是有教養的人、善待家人和周圍的朋友,那麽他們的孩子就會自然的模仿學習了。真正的優雅不是出來的,而是自然的流露,別人不察覺,但是周遭的人會覺得舒服自然而且愉悅;相反,如果一個人行爲不雅或有粗魯行爲,旁人就很容易覺察

    或許有人會說,禮儀或優雅這些東西,都是老土過時的,是一種束縛,跟我們的生活不再相關。前些年風靡全球的英國電視連續劇《唐頓莊園》,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但是裡面的禮儀,從貴族到僕人,都適用於今天,並沒有過時,禮儀和教養的涵義沒有什麼變化。雖然禮儀的内容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增減或改變, 但是好禮貌卻是各民族都推崇的。一些細微的舉動,比如為後面來的人推門、讓女士先坐先上車、電梯地鐵先下后上、公衆場合保持安靜不干擾別人等等,能充分體現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當一個人知道在任何場合該說什麽做什麽的時候,他/她會很淡定,充滿自信,而自信的人最有吸引力。
         
    隨著現代溝通科技的發展,禮儀的内容不是減少反而增添了,比如在使用電子郵件、手提電話、臉書(Facebook 方面,都有一定的禮儀,或者說‘規矩’,但是很遺憾得是,很多人都是使用不當。禮儀,可以說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一天從我們的家裏開始,到上課上班,到晚間的宴會娛樂,沒有一樣不涉及禮儀。 擁有好的禮儀和教養,就好像機器的潤滑劑,令人際關係美好,社會和諧。

        縱然各國文化不同,但是某些好禮貌好禮節卻是相同的。好的禮貌,或者教養,good manners,簡單的說就是把別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先考慮別人每個人都配得被人尊重和善待。但是,你有無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呢?還是為了自己的方便和利益,往往排眾而出、先下手為強、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哪管他人瓦上霜呢?

         締造美好和諧社會,應該從我們自己做起。試想一下,如果人人以禮相待,世間會少很多誤會衝突,世界會‘相對’的美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