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8日星期二

待人處世的準則




        
   人不是孤島,天生是需要與人交往的。阿理士多德說:人類天生是社交的動物。我們日常生活中,感情關係,包括夫妻、情人,需要交往;我們下班之後需要與朋友交往;工作中需要與同事和客戶交往;還有日常生活中需要與家人交往,這都需要我們運用與人相處的技巧,不可避免面對各人不同的性格和處世方式。       
        
         與人相處是一種藝術,是我們一生中應該學習和不斷改善的。能與眾人和睦相處、以愛心說誠實話、互相讓對方開心愉悅,其實是很美妙的事情。我們首先問一下我們自己以下的問題:

          你身邊有無真正朋友給你真誠的意見?
          你的言行舉止有否讓別人覺得舒服?
          你覺得有必要和責任做一個善解人意的人嗎?
          別人從你身上是否看到、感受到你的恩慈良善?還是看到自私刻薄?

          一個受歡迎的人,不一定是有財富和權勢的,你可以自問:你是否一個為身邊周圍人帶來祝福的人?是否一個願意付出和時常施恩的人?你可以回想一下,上一次你對別人好、向人施恩的時候是什麼時候?這跟是否有錢沒有關係,你有無主動向別人伸出援手?或者主動關心周圍人的需要或關愛他們?如果你要很努力的想而想不到的話,那麼你就要好好的反省一下。

           我們中國有很多處世的‘哲理’,其中很多都是負面的,還有所謂的‘厚黑學’,一些所謂的智慧之語,都是教導人自私,比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各家自掃門前雪’、‘識時務者為俊傑’、‘趨炎附勢、明哲保身’等等。我們當然不要追隨這些。

         尊重他人、先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感受,這就是處世待人的重要標準。每個人,天生都是自我中心的,總是先考慮自己的益處,而一個有教養的人,往往會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別人的利益,也就是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問題。但是我們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的工作其中的一部分是教導禮儀,當講到教養的時候,好教養的定義就是:常把別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讓周圍的人覺得舒服。說是容易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 對每個人都是挑戰。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志,要彼此容納諒解並不是容易的,人的本質總是自以為義,因為下意識的就從自己的觀點和利益出發了,在自己的眼中別人都是錯的不適當的。

        假如世人都能努力和睦相處、謙讓,紛爭戰爭也就不會出現,如果夫妻間相敬如賓,也不會有感情的破裂。幾千年來,不斷的有學者、科學家或是博學的人,都在研究和教授做人的道理,他們的結論很多時候都是大同小異。其實耶穌在兩千年前,就把我們應該如何處世待人的至高藝術總結了。在馬太福音7 12 ,耶穌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面對這個世界的怨恨、衝突,我們更應該珍惜和平,從自己做起。今天,你可否審視一下個人的處世方式,你是否以尊重他人的為準則呢?你有否決意要做一個讓人感覺舒服的人,也就是要做善解人意的人呢?懂得處理人際關係,而成為人緣好的人,這不是圓滑處世,而是一種智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