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星期四

埋單的藝術


 
 
          埋單一詞,原本是廣東話,的意思就是‘close’,表示結賬付款。近十多年很多粵語俚語被國語採用 - 南詞北用,演變成近年流行的國語同音詞買單。中國式的結賬,在外國的餐廳往往成為一種娛樂,當地人看著食客們為付賬問題爭搶而吵架打架,這都是因為文化的不同。

         開心過後,總會迎來比較尷尬的一幕,就是結賬。 到底是誰付呢?有一個不成文的金科玉律誰邀請誰付賬。華人在這方面有時會比較曖昧,不好意思說清楚,但是西方人多數都會預先說明是誰付款或是否分擔各付各的,有時還會按照自己的消費來付賬而不是按平均數目來付賬,現在有的收款機還有自動分賬的功能。

         各種不同的聚會或用餐,也有不同的規矩。如果你是主人發出邀請請客,比較委婉的方式就是在餐廳的收銀處預先把信用卡授權 – open a tab. 這樣的目的是避免結賬時其他人搶著付款,另外原因的也是避免讓其他人知道賬目多少,特別是在商務宴請客戶的時候,這樣也會讓客人更輕鬆,減少付賬時刻不自然的感覺。邀請客戶前往商務餐飲,記得,邀請方永遠是付賬的人,切忌讓客戶分擔。

        情侶的約會,雖然情景不同每次情況不一樣,但是總的規矩還是用男方負擔,這樣看起來不太公平,但是男方,無論如何,總要做好付賬的準備。男女約會,第一次的餐費,男方一定要主動擔負。現在時代不同,有些女性在約會前會主動的提出分擔部分費用(非常有禮恰當的舉動),或者一些女權主義者覺得由男方付款是被輕視,如果女方堅持付賬,那麼就由她吧。對於多數的女性,其實都是可以用智慧語言化解付款時的尷尬,而男方也不會因此有經濟壓力,女方形象也因此在男方心裡加分,比如:請讓我分擔一些費用好嗎?(聽起來是讓男方做決定);謝謝邀請,但是這一次由我來做東好嗎?有時候大家也清楚知道誰做東請客,但是也可以在最後的時刻主動問:我可以作一些奉獻嗎?或者,我很想分擔一部分,可以嗎?這些都是很適當禮貌的措辭。

        現在華人當中也流行AA制,就是英語當中的go Dutch – 分擔賬單,這在一班朋友聚會當中很常見也很合理。 都是觀念的問題,有時西方人的付款方式真的讓我們華人困惑不解,比如我在餐廳看到兩夫妻在計算各自吃了多少分開付賬,還有嫁了西人的朋友每次超時購物都要和丈夫分列清單,在我們看來不可理喻。

        埋單其實並沒有固定的死規則,都要看具體的情況和情景,當你跟華人就餐的時候,就記得要 go Chinese 了。每個民族文化都不同,但是都要顧及習慣和面子的問題。

生活細節見風度


     

         
   禮儀,並不是一般人心目中所想的那麼複雜繁瑣,也不是裝模作樣故作高貴,然而是在生活中細節中,卻可以展示一個人是否擁有良好的教養。有教養,總括來說,也不外是關於儀表、生活基本禮貌、說話藝術、情緒控制,這期跟大家分享幾個日常生活中的禮儀,讀者可以對照參考。

         俗話說先敬羅衣後敬人,整潔的外表既是對人的尊重,也是自重自愛。衣服和配件無需名牌貴重,也不需要緊追潮流,合身、乾淨、適當是要訣,懂得穿衣服的人是人穿衣而不是衣穿人,但是要穿出個人風格而又有時尚感有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些年月去體會。說到整潔,女士一般比較注重,男士經常忽略的,就是頭髮(油膩+頭屑)和鞋子(不乾淨),但是說到底還是生活態度問題:你是否容許自己以不得體的形象出現?

        香水的份量怎樣才算適量?如果晚上回家之後你還聞到自己的香水味道,那麼就是過量了;又或者噴了香水之後5秒,拿紙巾沾一下,如果還是黏黏的感覺,就是過量了。過量還不是要點,因為香水的味道不是人人都喜歡和接受的,你可能已經冒犯了一些人,有人可能因此頭痛呢。

         男士需要表示對女士的尊重,正所謂ladies first女士優先。為女士開門很多男士都會做,但是卻忘記了為女士開車門,甚至女士駕車、妻子駕車男士也應該為女士開車門,先生們,注意了。男女一起走路的時候,男士應該走在女士的左手邊,但是如果走在大街上,男士則需要走在靠街道的那一邊,因為男士是保護者的角色。男士可以為女士拿大衣、重物、購物袋,而不應該為女士拿她的手袋(包包)。

         手提電話,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的身體器官了,大家好像都迫不及待要隨時跟其他人溝通聯繫connect。父母常犯錯誤是在餐桌上看手機看信息,而男女約會,如果一個人老是盯著手機或接聽電話看信息,是大忌。很多時候在會議或會談中,我們習慣把手機放在台上,但是如果是真的想跟對方或朋友溝通交談,為什麼不可以把它放在手袋裡面呢?手機,其實很多時釋放的信息是與人爭寵手機比對面的人更重要;手機放在餐桌上,更是不衛生的舉動。

        常用禮貌用語,英文中有magic words 一詞,不外乎都是謝謝、勞駕、對不起之類的禮貌用詞,但是禮多人不怪,不妨多說,英國人說sorry的頻繁程度有點濫,倫敦有很多外國人,當有人致謝時候便習慣回說You are welcome。如果你也習慣這樣說,有無考慮用更地道英式英語說my pleasure 呢?

        進入劇院,如果你的位置不在通道邊,便要勞駕騷擾已經坐下的人了,這時候,如果男女同行,男士就要先進入,充當討厭角色,同時,請用身體正面對著坐下的人,切忌用你的香臀對著他們。

        你有無發覺在倫敦,人們比較急躁一些呢?在公共場合總有一些人會無禮冒犯你,在地鐵、公車、購物中心都會遇到粗魯的人,這個時候是否應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呢?如果你這樣做了,可能就是他們想要的反應激怒你,因此在可以的情況之下,還是盡力保持風度吧,一笑置之,不要跟他們一般見識和粗魯,英語也有類似的表達 – Don’t sink to their level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禮儀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購物完畢付款的時候,收銀員一邊與旁邊的同事聊天說笑,一邊給你結算找贖,不會問候你一聲也不會跟你說謝謝或再見,整個過程當你是透明的;又或者有客戶或朋友催你給他們一份計劃書或文件,你發給他們之後就渺無音信,一句道謝也沒有;在辦公樓洗手間,講究衛生的你常常要為其他人清理後事,讓下一個使用者能用上乾淨的廁所。

         人是感情和交際的動物,但是現在很多服務行業已經逐漸消失,當你電話需要服務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刻板理智的錄音與你溝通;所謂星級酒店、餐廳的服務水平,簡直是慘不忍睹,不知何為服務,而那些服務人員一樣若無其事理所當然,面不改色心不跳。隨著生活指數的升高,各種價格都隨之上漲,但是整體的服務素質卻在下滑,這真是over-priced 價超所值。

           時代真的是變了,人們越來越隨意,不再講究禮貌謙恭。可是,有誰喜歡別人為自己帶來不方便、接受其他人粗魯對待自己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不懂、不知道,還有連父母家長也不知道,這樣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呢?得體的言行適當的禮儀,就好像機器中的潤滑油,使得整個社會變得和諧、美好,衝突也減少。要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一些其實是常識的禮儀,其實一點都不難,只需要花一點的‘努力’-為他人著想一下,先考慮其他人的福利,你因此會變得更可愛更有人緣

        在遇到有樓梯的地方,正確的方式是讓女士先上,下樓梯時讓男士先下,但是很多人都會做相反的舉動;進入餐廳、某個場所,讓女士先進,但在有‘潛在危險或有不明朗因素’的地方,男士則要先進,比如旋轉的電動門、黑暗的房間、複雜的場所,男士是保護者的角色,正如一男一女在街上走,男士要走在靠近街道馬路的那一邊;‘女士優先’的概念不會過時,雖然男女平等,但是尊重女性卻是一種風度而非把女性視為弱者
        
         在公共洗手間,男士不但要清理自己留在廁盆邊緣的‘水花’,也要把廁板放下方便下一位;如果洗手間設有布質的擦手卷,在用完之後要順便拉下一格,方便下一位;另外在公共廁所不要用手提電話通話,一來不衛生,二來很容易就讓對方聽到到你在洗手間,其他人沖廁所和用熱風吹手的聲音都會出賣你,讓電話的一方感到惡心;在家或在一些比較私人的地方,如果有女客人在場,男士用洗手間的時候最好把水龍頭開著,遮蓋你清脆響亮的‘小夜曲’。

          現代禮儀中的煩星非手機莫屬。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時候,應該調成靜音或減少音量,盡量不要講電話,旁人對你的隱私和故事沒有興趣;電話鈴響,如果不是緊急的,可以說我在火車、地鐵、公車上,稍後再復你。;別以為帶上耳機別人聽不到你的音樂,其實這種小聲如昆蟲蚊子的噪音,在擁擠的地鐵和火車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很擾人,不要以為這樣很酷,真正喜歡音樂的人是不會用手機聽音樂的,這樣給人的感覺總是很low;你曾經被一走邊路一邊看手機的人碰撞過吧?這樣不但擾人還是很危險的舉動,如果需要發信息或講電話,請靠在行人道的一旁,這樣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最後,回想一下,你上一次為別人開車門是什麼時候呢?男士為女士開車門是基本的禮貌,就算是妻子駕車,丈夫也得為她開車門;女士們,如果你們不知道,現在知道應該怎樣運用你們的情商智慧的提醒你的男友/丈夫了。

禮儀和教養新內容 – 環保


  

         
   禮儀和教養,兩者總是分不開,雖然兩者都有共同點,但是教養比禮儀更重要,比禮儀更高一層,禮儀可以說是固定群體內的規矩或指南,然而教養不但包含禮儀的全部內容,而且更是以尊重他人為出發點,一個知道規矩的人並不一定是個有教養的人。禮儀和教養隨著時代的變遷或進步,並不是僵化過時的,相反,有更多的內容加入,比如在互聯網和手機進入我們的生活之前,是沒有使用網絡和手機的禮儀的。今天,作為一個時代人,我們還多了一樣功課做個環保的人,英文就是Being Green

        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人的責任,一個人如果自然地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並且用這種好行為去教育下一代,那麼環保,便成為‘擁有好教養’的內容之一。禮儀和教養其中一個重點是自律,如果你做了一個不太合適的事情,比如在公園野餐完畢,留下了一些塑料杯碟和紙巾在草地上沒有收拾好,就施施然的離開,那麼你的孩子也會覺得無所謂,造成負面的影響。一個自律的人會思考:如果所有人都這樣,那麼公園草地會變成怎樣呢? 而成年人特別是父母,他們環保的舉動會給孩子留下正面的影響,讓他們從小就有保護地球的意識。

        環保,最簡單的就是從家居生活開始:你有否在刷牙的時候關閉水龍頭?離開房間的時候會否關燈?暫時不用的電器是否會拔掉插頭?是否倒了過多的水喝不完而要潑掉?生活中是否多用紙巾而少用毛巾擦手?是否出外購物自備購物袋?而最常見的,就是垃圾是否分類?出外野餐或開生日會,你是選擇要清洗的玻璃杯或可溶解的紙杯,還是用一次性的較便宜的塑料杯呢?這裡還是回到自律的問題,如果細想一下: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像我一樣注意節約環保,那麼世界和地球是否會變得更呢?

         有些人在家裡可能會比較規矩一些,但是當出外旅遊的時候就會變得豪放大方,因為都付錢了,所以可以隨意肆意的使用甚至浪費酒店房間的設備和用品,比如,出門時不關燈和讓冷氣或暖氣開著;每天要求跟換床單和毛巾(但是在家裡不是每天都更換的呀);慷慨的浪費水和紙巾……等等。現在很多的酒店出於環保的原因,都建議主客少換毛巾和床單,並且建議旅客帶備個人洗漱用品。現在有些酒店標榜環保 – eco-friendly’,你在預算計劃你的假期的時候,有無興趣去選擇這些酒店呢? 因為他們的種種環保措施和設備,都是在為保護地球出力。說到這裡,你是否會反省一下:我是一個環保的旅客嗎? 出外旅行是否一定要買紀念品呢?想象一下,若干年之後,你還會保存它們嗎?還是最後會扔到垃圾桶裡面呢?

         假如你已經是很注意環保的人,那麼去到一些不那麼環保的朋友家時候,該如何做呢?一個懂禮儀有教養的人,會用婉轉的方式表達,而不是直接批評,因為禮儀的另外一個重點是不讓其他人尷尬,可以說:如果我是你,我會這樣做。又或者,捲起手袖直接的示範,但是記住我們不可能強迫其他人跟隨環保的方式,因而需要有智慧的給他們建議,讓他們做選擇和思考。 誰說運用禮儀是虛偽的?其實這是一種智慧。倫敦金匠學院(Goldsmith)的調查研究顯示,懂禮儀有教養的人情商要高一些,更容易結識朋友和成功。

       今天起,讓環保成為生活習慣,也讓環保的生活方式令你變得更有教養更富魅力。

2019年5月29日星期三

英國人的酗酒問題





   某天到超市買過節的酒,售貨員讓我出示身份証以證明21嵗的合法買酒年齡。大喜,急忙配合拿出駕照給她。為這事,樂了一天。

   根據倫敦都市報的報道,英國人一年買酒量高達30億公升,超過正常人均每日健康允許的限量的兩倍。在2012年,因爲酒精而死亡的人數但8748人,而花費在治療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和社會問題上的費用超過二百億英鎊。

   歐洲人歷來喜愛飲酒,但是近年的調查報告皆顯示,英國的酗酒問題排行在首位(同時英國少女未婚產子也居歐洲首位)。

   英國的酒文化由來已久, Pub(酒吧)一詞來自public house , 維多利亞式酒館是特色,啤酒的選擇有很多,在下班的時分,大小酒吧就擠滿了人,下班后回家前喝上一杯是英國人的習慣,有時在酒吧的外面站了幾百人手捧啤酒談天,場面頗爲壯觀。如果碰上週末或有球賽的日子,酒吧的生意就更紅火。

   英國的法律對飲酒買酒的年齡都有限制(允許喝酒的年紀是17 - 在公衆場合如餐廳和父母或監護人用餐,可以合法買酒的年齡是18嵗,所有超市或商店皆有告示,如果售貨員覺得買酒人看起來是少於21嵗,他們有權要求買酒人出示身份證明其年齡。),但是縱觀酗酒的一群,年輕人是越來越多。每到周末夜,街上醉酒昏倒街頭、鬧事的年輕人不少。社會物質生活的豐足並不能解決心靈空虛的問題,近年經濟不景,很多年輕人失業,酗酒問題更加嚴重,而對於一些有工作的年輕人,花費在煙酒方面的支出也不少。近年社會對一些大型超市供應低价酒精飲品的商業行爲提出質疑和抗議,認爲只會增加酗酒和社會問題。

        年輕人的酗酒,不但帶來許多社會安全和健康問題,同時也引發暴力、性侵犯等一連串的不良事件。

  本人也喜歡喝酒,但是不過量。比較喜歡喝香檳,飯後也習慣喝一小杯Port(餐后甜酒), Port的酒精濃度不低,約在17-20%,但是只喝一小杯;到了聖誕,就喜歡和朋友們喝加了香料的熱紅酒,不知覺閒就可以幹掉幾瓶。


倫敦不再是霧都



   倫敦早已經不是霧都,就算有霧,也只是霧水,不是霧霾。一年當中,有霧的日子聊聊可數。

       近來中國大陸很多城市的陰霾天氣讓人煩惱不已,許多名人都紛紛表示關注和抗議。其實大氣污染嚴重的何止大城市,現在因爲汽車的增多、城市的發展,在中國大地上的‘淨土’是越來越少,這是很可惜的事情。經濟的發展需要有長遠的目標和目光,但是某些企業 / 城市只求目前業績、只要眼前利潤的方式,令民衆受害不淺,他們可有為自己的孩子或後代想過?甚至他們自己現在也在為此付出代價。在學校,當老師告訴學生:天空是藍色的。這時候,孩子們是否會感到疑惑?明明是灰色的嘛!

        很多時國内的朋友都會問我,倫敦是否經常大霧?可見這些‘印象’深深印在人的腦海中,不知道是否很多年以後,一些外國朋友是否還會問:北京是否還是經常被陰霾籠罩?
  
        很多人以為倫敦還是霧都,其實一年當中大霧的日子寥寥可數,以前是因為工廠排放污染、燒煤等引致大霧,倫敦政府這個世紀以來致力環保,所以天空回復清澈湛藍,魚類和禽鳥已經重回泰晤士河。剛從國内城市回到倫敦的感覺,就好像從一個毒氣室逃離,請原諒這個有點誇張的形容。

         英國人,無論是朋友或互不認識的人,見面的時候都習慣談論天氣,這是個很‘保險’的話題,談論美食或烹飪技巧只會令談話變得尷尬。

         實際上,英國的天氣經常是一天四季,街上行人的服裝可以說是春夏秋冬不分季節。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人的心情,灰暗陰沉的天氣令人壓抑,可惜,陰天雨天,還是佔大多數的日子。但是當陽光出來的時候,一切都似乎變得特別美好,夏天的公園都有太陽椅出租,供人們享受有限的陽光,因此英國人經常往西班牙、法國南部度假,為的就是享受日光浴。有些健康中心、高級酒店,特別提供‘陽光療法’,一些特別設計的房間,裏面給人的感覺是‘陽光燦爛、熙暖光明’,專門服務那些因爲陰天影響而情緒低落的人。

        但願,國内城市上空和人們心裏面的陰霾,都能儘快一掃而光!!!

  倫敦不再是霧都,一年之中有霧的日子極少,倒是雨天陰天甚多,所以,心情抑鬱的日子可能也多了。



六月女王生日慶祝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真正的生日是1926421日,通常每年官方的慶祝會選在6月的一個周六。今年是女王93嵗的誕辰,一個盛大的慶祝會安排在68日,隨後在6月份還有一系列的公衆慶祝活動。

         她是一位美麗而偉大的女性, 201589嵗高齡,一共出席了341次親善活動,可謂相當的勤勞。英國人特別喜歡參與皇家慶祝活動,因此在一些公共場合或一些國際交往場合,都可能有機會見到女王,甚至和她握手!

         常常在youtube 看到一些關於奧巴馬在會見女王時在禮節上經常出錯的尷尬場面,因此疑問是他的禮賓顧問不力,還是奧巴馬本身不可教。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下如何會見女王和皇室人員。

         在正式的場合會見女王,男士可以從頸部(不是從腰部)垂頭行鞠躬禮(大約4秒),而女士就可以行屈膝禮:輕垂頭,右腳移置於左腳背後,身體往下移動。這個時候,男女都需要這樣稱呼女王:Your Majesty ( 陛下) 如果在同一天同一場合之內多次見到女王,就可以改稱呼她Ma’am 以下是一些會見女王時需要知道的規矩和禁忌。

         不可以主動伸手向女王握手,如果女王向你伸手,則輕輕握住,然後放手,如果你太激動太熱情長握不放手,女王也會優雅的輕輕把你推開的;當然女王站立時,無人可以坐下;你不可以背對女王,也不可以觸摸她;當奏天佑女王時,各人必須站立,閉口不言;當女王或其他皇室人員坐下時,無人可以先離開;如果與女王進餐,她吃完了,所有人都要停止,但是這一點女王做得特別好和善解人意,她雖然吃得很少,但是通常都會根據衆人的情況來調節自己的用餐速度。

          通常在這些正式的場合或宴會,服裝的要求都是正式的,男士的禮服是最正式的White Tie,而女士則需要穿長裙和佩戴頭飾禮帽。

          如果你有幸收到女王的邀請參加一些活動會宴會,記著,這是一種命令,除非有足夠的理由謝絕出席,否則得回復出席並用遵循陛下的命令……’ 這類的正式用詞。同樣,需要了解出席活動的著裝要求。

         如果會見其他皇室人員,比如親王、王儲、王子、王妃、公主等,首次見面可以稱之 Your Royal Highness(殿下),並不需要向他們鞠躬或屈膝禮,之後同一天同一場合再次見面就可以稱之 Sir Ma’am

         其實英國皇室在親善和推動旅遊業方面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可以想像如果沒有皇室,英國旅遊的吸引力會驟減。在此也祝福女王,正如她的主題曲:天佑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