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2日星期日

重讀魯迅文章


          我相信,魯迅先生的文章,曾經對中國人的影響很深,至少,我們讀書的時候,語文課就少不了他的文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以前的感覺,他的文章被選入教材,目的是要讓學生認識萬惡的人吃人的封建制度、中國人民在舊社會的痛苦和呐喊......'。然而,離開學校,閱讀他的文章,才知道,這只是很少的一部份,其實,他的呐喊,是爲了喚醒一個麻木墮落的民族靈魂,正如那個時代眾多的有志愛國人士一樣。

          魯迅先生辛辣、諷刺的文筆,映射當時的社會現狀,批評國民的麻木、奴性。近日重看一些他以前的文章,更感觸惋惜,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呐喊,究竟喚醒了多少人呢?以前他想喚醒的是四萬萬同胞,而現在,他要喚醒的是十三萬萬同胞,數目是三倍多;縱然現代科技發達,可以用互聯網,那麼,他的博客,是否瀏覽量和關注量都不如一個所謂娛樂新聞名人呢?又或者,他還活到當今,看到中國社會的現狀,會否再吐血?

       再者,現在重看他的雜文,真有點觸目驚心的感覺。《雜憶》之四,他這樣寫到:
       我們自己看看本國的模樣,就可知道不會有什麽友人的了,豈但沒有友人,簡直大半都曾經做過仇敵。不過仇甲的時候,向乙等候公論,後來仇乙的時候,又向甲期待同情,所以片段的看起來,倒也似乎并不是全世界都是怨敵。但是怨敵總常有一個,因此每一兩年,愛國者總要鼓舞一番對敵人的怨恨和憤怒。......

       ......然而引起的憤火卻在,仍不能不尋一個發洩的地方,這地方,就是眼見的比他們更弱的人民,無論是同胞或異族。

           我覺得中國人所蘊蓄的怨憤已經夠多了,自然是受強者的蹂躪所致的。但他們去不很想強者反抗,而反在弱者身上發洩,兵和匪不相爭,無槍的百姓卻并受兵匪之苦,就是最近便的證據。......

       ......先前有異端、妖人、奸黨、逆徒等類名目,現在就可以用國賊、漢奸、二毛子、洋狗或洋奴。......

        ......歷史指示過我們,遭殃的不是什麽敵手而是自己的同胞和子孫。那結果,是反敵人為先驅,而敵人就做了這一國的所謂強者的勝利者,同事也就做了弱者的恩人。因為自己先已互相殘殺過了,所蘊蓄的怨憤都已消除,天下也就成為太偏的盛世。

     好像那個時候寫的文章,今天還合用,是他的文章具有先進性、時代性,還是中國人沒有什麽變化呢?纵观现在的社会,的确还有很多的穿名牌读贵族学校的闰土、出国旅游的阿Q、用微博微信诉心声的祥林嫂......

         這是一個需要反思的世代,因為目前民眾所見的,都是匪夷所思的社會怪現狀。這讓我們想起另外一本書,就是晚清四大譴責小時之一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趼人所描述的,正是晚清社会的道德风貌和炎凉世态:

那是一个充斥着蛇鼠、豺虎、魑魅的世界;
那是一个贼扮官、官做贼的时代,作者称之为官场皆强盗
那是一个荒谬的世代 - 流行献媚、行贿贪污、不知廉耻、男盗女娼、官僚腐败;
那是一个正直官吏不能立足的世代,需卑污苟贱把良心搁置一旁才能生存;

          這個世代,我們的祖國究竟需要什麽呢?魯迅先生如果活到當今,在文壇上還有一席位嗎?他的呐喊是否被喧嘩的太平盛世歡呼所掩蓋,又或他面對群鶯亂舞而不知所措,還有他賣正文之收入不足負擔一個蝸居?最後,運行在舉國上下的大小各種的潛規則(哀哉,無奈這竟然是治國和生活之道)已經讓他‘SHUT UP'甚至消失?因為上至高層,下至蟻民,都不喜歡被人批評揭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