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9日星期日

淺談外國電影名字的翻譯


                                 Audrey Hepburn          Greta Garbo             Ingrid Bergman  
            奥黛丽-赫本            葛麗泰-嘉寶              英格麗-褒曼


   在早前的博文《外來語和譯名趣談》中,談論過一些電影明星和電影名字翻譯的趣事,餘興未盡。本人喜歡翻譯,把弄中英文字,加上極愛懷舊電影,所以,這次‘重拾舊歡’,再談此話題,與朋友分享。

   人喜歡重播天才童星Shirley Temple的影片,此小妹妹演、唱、跳俱佳,在一部戯《Stowaway小偷渡》中還大講中文。小妹妹在中國内地有個很中國化的名字 秀蘭鄧波兒,而香港的譯名是莎莉譚寳。看她的表演,總是會讓人重拾童真。但是,有一位華人童星是比Shirley更有才,就是香港粵語片時代拍過500多部電影的馮寶寶。

   電影女神嘉寳唯一的一部喜劇 Ninotchka,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拿出來看看笑一笑。這部喜劇,是雋永的。港譯《俄宮艷使》。這部1939年的作品,講述一個嚴肅冷艷的蘇聯女同志到繁華的‘資本主義巴黎’公幹的故事,悲劇女神嘉寳破天荒演出喜劇,也成經典,這個片名,香港的翻譯很出色。在國内時沒有聼過看過此片,倒是到了英國定居,搜刮嘉寳的作品時才發現這塊瑰寶。

   國内觀衆熟悉的女星‘赫本’,香港譯作‘夏萍’較女性化;而Vivian Leigh,國内的翻譯‘費雯麗’比香港的翻譯‘慧芸李’優勝。關於名字的例子多不勝數,因爲囯語粵語的發音不同,所以文字選擇也不一樣。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在引進外來文化方面比較早,在這方面的翻譯也較出色。每個國家地區在翻譯的時候,都會加入本地特色,讓觀衆更容易接受。

   以前荷裏活(好萊塢)的經典電影,香港的翻譯都十分出色,以下幾部電影的名字,就十分精彩而且具有濃濃中國味道,比如:

   加利格蘭主演的影片An Affair To Remember,直譯是‘一段值得記念的戀情’,香港當年翻譯作《金玉盟》。

   還有 A place in the sun, 影片名字直譯是‘陽光下的某地方’,光看片名不知所以,港譯‘郎心如鉄’,講述窮傢仔抛棄平民女友戀上富家女(泰勒),還殺女友一屍兩命,這個名字將劇情一目了然表示出來,乍聼還以爲是粵語殘片,後來内地也沿用此片港式的翻譯。

   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此名的翻譯者是天才,夢露是粵語的發音,應該是香港的翻譯,囯語發音mengluMonroe相差太遠,50年代她的巔峰期,國内還是一片紅,不知她是誰。)主演的電影‘River of No Return, 港譯‘大江東去’,就是出色的中西俱佳的例子。

   有一個直譯、但是也只有直譯才傳神的電影名字,就是‘七年之癢’,英文是The Seven Year Itch,這個翻譯,與該影片中夢露在地鐵口白裙被風吹起的情景一樣經典。

   1986年瘋魔一時的電影Top Gun,講述的是空軍的故事,香港譯作‘壯志淩雲’,十分貼切和精確。但是有些片名的翻譯,也只有講粵語的人能明白或領會其中的意思,囯語人便不明所以,比如‘忽然蘿蘿攣’、‘一顆恨嫁的心’、‘天使咪搞’等等,地方語特色濃厚。有時看臺灣的翻譯也很可愛,味道變成了‘好可愛好臺灣的哦’,‘拜托’!。

   以前在香港生活過一段時間,那時經常到專放西片的電影院‘碧麗宮’去‘蒲’,看了不少西片。很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看香港無綫的明珠台,目的就是要學英語,他們當年的翻譯非常出色。

  再囘到香港的片名翻譯,以前舊的電影,都翻譯得特別好,隨手就可以舉幾個例子,與中國大陸的翻譯對照一下,立見高下:

英名 / 港譯 / 中譯
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 我愛金龜婿 / 如何嫁百萬富翁
Breakfast at Tiffany's / 珠光寶氣 / 蒂凡尼早餐(不知所謂)
East of Eden / 蕩母癡兒 / 東方伊甸園
Casablanca / 北非碟影 / 卡薩佈蘭卡
Psycho / 驚魂記 / 精神病人 
Somewhere in time / 時光倒流七十年/
The Sound Of Music / 仙樂飃飃處處聞 / 音樂之聲 -- 這次忠于原名的中譯較好
The Ghoast / 人鬼情未了

   還有國内觀衆熟悉的‘麥迪遜的橋’,港譯‘廊橋遺夢’就較出色,簡直就是把一段不倫偷情外遇‘美化合理化人性化’了,賺了觀衆的眼淚,也為想‘偷情出軌’的寂寞主婦提供了理直氣壯的藉口。

   最後,還有最經典的 Gone with the wind, 港譯‘亂世佳人’,沒有比這更好的翻譯了,故事内容一目了然,已經可以從片名中感受到場面的壯觀和女主角曲折的人生;中譯‘飃’,真是飄忽不知所以,如果觀衆不知道此戯,就不會買票入場。

  上段時間,從儲物室取囘幾箱DVD,是我的珍藏係列,計有嘉寳、夢露、鄧波兒、夏萍、神探歌隆佈、希治閣、藵曼……等等。現代的電影,畫面清晰淩厲,電腦特技日新月異,音響視覺效果逼真,但是很多大片看過之後,再無重看的衝動。反而是一些舊片子,縱然色彩只是黑白,音響效果不是杜比立體聲,但是縂有一種情懷情調在裏面,有一種意境或說不出的味道在裏面,讓人回味;也喜歡以前的演員的表演,激情又有層次,男的俊朗,女的芳華絕代……

靚女打的曬走光,一頭霧水被炒魷

電影 Muriel's Wedding《一顆恨嫁的心》中的胖女妙莉,最大的夢想就是某天能嫁出去!


   早前的博文《南詞北用》,列舉過 炒魷魚 / 山寨 / 買單 / 搞笑 這些地道的粵語常用詞或俗語,已經被普通話地區的人廣泛使用,在開搏初期竟然成爲最多人閲讀的文章,有點驚訝。這次再選一些南詞侃侃。
  
   讀者看到這個標題, 請不要誤解。因爲 ‘走光’而被公司/老闆 ‘炒魷魚’的例子沒有聼過,倒是‘因爲沒有按公司的指令去走光而被炒魷魚’有可能發生,這個世道,已經淪落為笑貧不笑娼了。

    走光,原來的意思是指在處理膠卷的時候,不慎曝光了,這樣照片就不能沖洗出來。在香港的娛樂圈,八卦新聞和娛樂周刊把女星、女藝人、女名人不慎暴露了身體重要敏感部位的‘事故’,稱之為‘走光’,此詞後來傳入廣東,然後再被内地熟悉並採用。

   如今,‘走光’已經成爲潮流,很多藝人都很‘大意’,經常‘不小心’走光,走光后有的人‘苦苦哀求記者不要刊登’,有的‘痛哭流涕後悔莫及’。其實,爲了能夠見報甚至登上頭條的目的已經達到,假若沒有人注意或媒體不理會,才會恨得咬牙切齒,後悔 ‘豁出去’的程度還不夠狠、放、盡。君不見現在的一眾女星,每逢公衆場合、任何活動甚至去孤兒院或災區‘探訪’,都不忘記秀她們深深的‘事業綫’- 乳溝。其他事業綫不怎麽樣的藝人如李冰冰,唯有靠演技氣質突圍了。更甚,現在連男藝人都加入‘不小心’的行列了。

  ‘打的’,意思是乘計程車/出租車,這個詞源自廣州,‘的’就是‘的士’- taxi, ‘的士’此詞又來自香港對計程車的翻譯。香港人不用‘打的’此詞,他們說:截的士或坐的士。廣州自從有出租車服務后,就演變/創造了‘打的’此詞,現在,普通話的人都說‘打的’了。

  ‘靚女’,意思是美女。但是此詞已經被用得汎濫,凡雌性都可被稱爲靚女。‘靚’在粵語中的意思是美麗/漂亮/好,比如,美男叫‘靚仔’,漂亮衣服是‘靚衫’,心情好喚‘心情靚’。普通話中‘靚’與‘亮’同音,但是,你見到的所謂‘靚女’,不一定都能令你‘眼前一亮’,更多時候可能是‘眼前一黑’。

   驚奇發現,現在連 ‘晒’一詞,都用在網上的新聞中了。粵語中此字是 ‘炫耀’的意思,現在很多名人都晒名車、晒華服、晒男友女友,甚至,連‘幸福’都可以晒了。但是無論是富人或平民,中國人都怕晒太陽,膚色以白為美,與西人剛好相反。

  近年,看到一些文章,每當形容‘不明所以、摸不着頭腦’的時候,就用‘一頭霧水’此詞。本人從小讀語文看中文報紙雜誌,從來沒有見過此詞,近年才出現在由普通話人寫的文章中,但是身為廣東人的我,從小就講一頭霧水,所以本人堅信這是粵語,也就是南詞北用,但是苦找不出證據,有心的讀者可以幫忙。
        
   有一地道粵語,沒有被北用,因爲說普通話的人看到此詞也會‘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就是個‘恨’字。粵語中此詞,是‘極度喜愛、非常想要’的意思,與‘恨’無關,比如,說一個女孩‘恨嫁’,意思就是‘芳心大動非常想結婚’,有一部十分受歡迎的澳洲電影Muriel's Wedding,香港的精彩翻譯是《一顆恨嫁的心》,說普通話的人,一定以爲此女孩不想嫁人。廣東人當形容厭惡不喜歡的時候,用‘憎’字。

淡定可以養眼,基情引致跳槽


   之前兩篇博文《南詞北用》、《靚女打的曬走光》,談過粵語流行内陸地區的趣事,就是:一些香港和廣東地區常用的詞語,近年被内陸,主要是講普通話的民衆採用,成爲傳媒特別是娛樂新聞中成爲常用詞,而很多人不知道這些詞的來源。 

   最近,經常看見文字用‘淡定’來形容某人的心態或行爲。其實,粵語中,‘淡定’並沒有‘淡薄’的意思,主要是指某人非常‘鎮靜、處事不驚’,又或是‘不慌不忙’,同時也有‘一點也不着急’的意思。

   很奇怪,‘養眼’一詞頻頻見於娛樂新聞,指某女性或女星漂亮或性感,成了‘視覺享受’。‘養眼’,粵語中原意是‘耀眼、炫目、吸引人注意’的意思,這倒是跟上面講的‘視覺享受’有極相同之處。

   自從一些名人兄弟傳出‘緋聞’之後,‘基情’一詞更是頻頻見報。‘基’一字,是徹底的粵語,首先由香港人說起,因爲‘基’與‘Gay’同音(中國大陸當年還完全不知道什麽是Gay);反而現在,國語人引用,普通話‘基’的發音Ji與粵語就完全不同,不過,既然都毫不考慮的引用了,取了‘激情’的諧音,所以,網絡報章雜誌便屢見‘基情四射、基民、基心’這些所謂新詞了。 

   然而跳槽的來歷卻很有意思。現在大家都說跳槽了,意思是轉換工作,由一家公司轉工作到另外一家公司,目的是越變越好,越跳越高。同樣,此詞首先是在香港流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傳入廣東,再到現在流行于中國内陸。其實,‘跳槽’,原來是用來形容明清時候的妓女的,槽,是牛馬的‘飯碗’,裏面有草,也就是生計,當時的妓女,如果找到更有錢的客人/主顧,便易主,投靠‘有更多更好青草的槽’,‘跳槽’一詞便由此而來。 

   近年祖國推行普通話,因而一些地方,比如廣州,就有了‘保護廣州話’的民間運動。其實,地方語言也是一種文化,如上海話,就十分的有特色。曾經被邀請參加一個‘廣東文化會’的會議,參與的人非得是廣東人,但是因爲要‘推廣普通話’,所以有關人士一概用普通話發言,受不了,感覺超級怪異,以後一律謝絕他們的邀請。

   有的國家或地區,還用兩種不同的語言作為官方語言,如英國(威爾士省就用威爾士語和英語),馬耳他(馬耳他語和英語),就連香港也可以是粵語和英語,中國大陸爲什麽不能推行或者保留地方語言這些寶貴文化呢?難道就因爲地方語言不同,就互相排斥,凸顯中國人的‘地區主義’和‘地方歧視’?對語言的態度,也展示一個國家和它的國民的包容度。

   作爲生於南方的人,我覺得是幸運的,因爲會說粵語、國語,加上英語流利,在工作機會和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語言,倒成了個人的優勢之一。


南詞北用


  不知不覺閒,一些在香港和廣東地區使用的地道詞語或俗語,已經漸漸北移,被普通話地區廣泛使用,而對於‘年輕’一代,還以爲這些習慣用詞源自内陸。以下隨手拈來幾個來說說它們的来历出处。

  至中國大陸開放后,‘炒魷魚’(解雇、開除的意思)應該是最早被大陸民衆認識的詞語之一。以前看一些香港的黑白電影,打工的人苦苦哀求老闆:事頭,你唔好炒我魷魚啦(老闆,求你不要解雇我)。舊時代的人去工作,很多時都會帶上鋪蓋住在老闆提供的宿舍或廠房,當被解雇,就要卷鋪蓋走人了,卷起的鋪蓋(主要是被子)就像魷魚被烹調時卷起來一樣。

  買單,意思為結帳或付款,來自粵語‘埋單’,‘埋’在這裡是關閉、結束的意思。當看到各影視節目裏面的人都說‘買單’的時候,才覺這個南方特用的單詞已經普遍被廣東話以外的人使用,而且‘買’比‘埋’更傳神。

  在周星馳的電影或其風格電影流行之前,香港對一般的喜劇、鬧劇、或逗觀衆樂的節目或電影稱爲‘喜劇、笑片、爆笑’等,之後隨著形容周喜劇的新詞‘搞笑’的出現,現在已經差不多已經代替了‘喜劇、好笑的節目’,也延伸成為形容詞‘好笑的、喜劇的、幽默的’。

  令我更驚訝的,是近兩年出現在大陸各個電視節目 / 娛樂新聞中的一詞  山寨。‘山寨’以前是特指小型製作的公司/工廠,比如,某某人經營著一個山寨厰,意思他有一家手工工場/製衣廠之類的小工厰。 當人說這是‘山寨產品’,意思是指這是小工厰出品的貨色或是一些品質不怎麽樣的複製品/冒牌貨,現在特指一些‘模仿大型製作的小型製作或模仿秀或複製品或冒牌製作’,在普通話中竟然也十分合適和傳神。

  現代資訊的發達和媒體的傳播能力,加上南北文化差距的縮小和文化的交流融合,也加快了這些本屬於南方習慣用語的使用。

  其他常用的南詞還有很多,比如‘靚女’、‘走光’、‘打的’等等,這些都是香港/廣東地區的常用詞,以前都沒有出現在以普通話文字為主的媒體上。這些詞語被接受且廣泛使用,就像一些普通話言語一樣,皆因十分傳神、貼切甚至諷刺,因此娛樂性十足。作爲廣東人,筆者對這些詞語比較敏感和熟悉,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繼續列舉,再聊。

  其實,在廣東也有無數的方言,其中以廣州方言,也就是廣州話為標準。香港的廣州話,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演變,形成今天的‘港式廣州話’,語音語調比較溫柔,但是如果你重看香港40-60年代的黑白電影,當時他們的發音和用詞,跟今天也有頗多的變化。

2020年1月16日星期四

幸福的黃水仙



    英倫三月,水仙花佔據了大小公園,庭園民宅路邊皆見其盛放,處處是黃色的花海。這次,為讀者帶來倫敦水仙花的圖片和春意。

    忽然想起了經典的故事幸福的黃絲帶或是日本版的幸福的黃手絹。改編改裝一下,變成現代倫敦版。

    他給她發了個信息:我...將在下個月,也就是三月獲釋,我想...返家。我的心情很複雜,也很内疚,我虧欠了你,讓你失望,對不起。我不知道你是否會原諒我,重新接納我。如果我說,那些漫漫長夜,我是靠回憶過去熬過來的,你是否相信?沒有影子的黑夜,我是那樣的孤獨,何時才能付完空虛的賬單?我不知道你的想法,也不敢問你,因爲我知道我沒有勇氣也沒有資格。如果,我還有希望的話,請在家門前擺上一盤水仙花,這樣我就會敲門。但是假如,你已經決定開始新的生活,那麽,不用放什麽,我會祝福你,說聲珍重,然後悄悄的離開。

情節總是可以預測的,是我不喜歡的有點俗套的大團圓結局:當他忐忑步行到家門的時候,看到小院子裏面,种了大片大片的水仙,盛放的黃花,隨風招搖,幸福滿瀉...... 



    在水仙花的季節三月,這種十分平民的花,便洋洋灑灑的、肆無忌憚的、成群結隊的做一囘主角。公園到處可見在花中徜徉、曬太陽、閲讀、談戀愛的人們。 著名的海德公園、格林公園、聖詹姆士公園,吸引了家庭和遊客,香氣襲人,滿眼金黃。 雖然黃得鮮豔奪目,但是卻沒有俗氣的感覺,只覺得它們非常的放肆、盡情、淋漓,人生如此,足矣! 皇室人員、名人都以水仙花為裝飾,平民之花,頓時變得不平民了。

    水仙花的種類很多,以黃水仙比較多品種,看這些花的造型,便知道有單瓣、重瓣以及不同的形態。 白色的品種較爲少些,無論陣勢、氣度、張狂程度,都遜色于黃水仙。 


      家裏庭院的水仙花,每年都定期自動生長開放,粗生的很,豪不嬌氣。記得當年初來英國,便驚訝于水仙在城市綠地的覆蓋率。水仙花的價格也很便宜甚至是,在超市50便士或不用1鎊便可以買一捆。英國的早春,仍然是寒涼和陰天爲主,而水仙花,就為整個城市點綴增加生氣,滿眼黃花盡顯春色無邊,讓大衆甚至路人都幸福起來。